不銹鋼地球儀文化雕塑

所屬分類: 不銹鋼校園雕塑
不銹鋼地球儀文化雕塑

不銹鋼地球儀文化雕塑

視頻地球儀是采用先進隱形碼光學識別技術和數碼語音技術開發而成的新一代智能演示學習和裝飾展示工具。只需用MPR識讀器在視頻地球儀上輕輕點讀,即可在地球儀上LED顯示屏上全屏播放當地詳細的音視頻資訊,包括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各國疆域、版圖、歷史、政治、人口、語言、文化、城市、風俗習慣等海量地理百科知識,同時還具備交互游戲功能。

視頻地球儀適用于教學觀摩演示、辦公裝飾、展覽展示等各種場合,營造出時尚、新派的文化氣息。

世界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于1492年發明制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制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

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后,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了一架直徑20英寸的地球儀。因為這架地球儀是根據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地圖制成的,所以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于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

廣場雕塑作為公共藝術,其與公共環境及周圍景物有著親近的聯系。一個城市的文明品嘗,很大程度來源于它的共有空間藝術。樹木、噴水池、長椅、廣告牌、電話亭、街燈等,實際上也具有雕塑的審美特征,假如從更廣義上講,建筑物所展示的美麗外形與幾許概括,也是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一體的特別雕塑,景象雕塑也將城市形態和都市空間加以立體地、全體地規劃與藝術構成,這是新形勢下對都市環境審美的必定請求。廣場雕塑、建筑、公用設施都是城市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都應從屬于城市全體美學請求。廣場雕塑應當諧和的置于城市環境當中,在外型、色彩、原料、綠化、鋪地等許多環節上進行統一規劃規劃,造就全體藝術空氣。廣場雕塑著作要適可而止的表現其藝術主題性與激活思維的含義。